行者无疆4:有点匆匆的拉萨之旅
去拉萨是赶着早上7点50的飞机,一是祥鹏航空以及这个时间点机票比较便宜,二是想着早点到,有啥高原反应的也能方便处理。登机的时候,大概人不多,因为我是祥鹏航空的银牌会员,地勤就直接给升到商务仓了。第一次坐商务舱,稍微缓解了一点害怕高反的紧张,很快就躺着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飞机已经在下降了。看了一眼窗外,山就在云层下面,果然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穿过云层,没几分钟就落地了。确实,少了3000多米的下降过程。
下了飞机,我一直在感受自己有没有什么变化。尝试深呼吸,感觉来感觉去,并没有什么不同,便开始得瑟,啥感觉也没有嘛。从大巴车下来以后,一看地图离酒店才几百米,便打算走过去。推着箱子,走了没到一百米,便开始有些气喘吁吁。这才体会到,攻略的提醒,得走慢一点,不能嘚瑟。拉萨的第一印象,天特别近,阳光分外明媚,街两旁的墙上白的、红色、黄色的颜色,在阳光下也显得特别明艳,路上的行人看起来有点黑黑的,街上也弥漫着一种有点刺鼻的香味。
酒店在一个院子里,除了酒店还有一个茶餐厅和一个餐厅。放下行李,在餐厅里吃了一份牛肉盖浇饭,就想去八廓街看看,沿着酒店旁边的巷子走了大概300米就到了。八廓街是一条围着大昭寺的街道,由于预定的是大昭寺明天的门票,所以只能在步行街上转一转,逛买逛吃,快递了一些给亲朋好友。步行街上大概有三类人,游客、商贩和虔诚的朝拜者。西藏的朝拜者,看着都有点让人心疼,衣服上因跪拜而打的厚厚的防护上依然是深深的磨损印记,衣衫俭朴,神态虔诚。还有人背着年幼的娃或者推着轮椅上坐着娃,大概是娃有什么身体疾病而祈求佛的保佑吧。

从步行街出来以后,我就在巷子里钻来钻去。周边都是居民区,一栋栋看起来像自建的三层、四层小楼,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楼与楼之间的巷子并不宽敞,但能看出来这些巷子就是当地居民生活的日常,有各种店铺、有保洁、还有警察的办公室。不过我困惑的是,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地方,为什么居民区要建的如此密集,完全可以宽敞点嘛,不知道这是历史形成还是规划者的某种考量。恰巧碰到学校放学,一路上的家长背着大大的书包,小朋友跟在身后,跟其他地方也并无二致。不同的是,家长中尤其爷爷奶奶,大多穿着传统的藏袍,而小朋友穿着现代的校服,这情形其实也是颇为有趣。

第二天一早就奔向了布达拉宫,可能刚5月,也可能是因为限流,往上爬的游人并不是特别多。白色的墙壁在阳光的照射下,有点晃眼睛。过了检票处,最先到的是个监狱,听导游讲了农奴、人皮等等的一系列的事情,心情稍显低沉。接着便往上爬,其实没多高,但是中间歇了两三次,显得宫殿更加高不可及。我对布达拉宫并不了解,进去以后才发现基本上是一座座的佛殿,供奉着各路的神灵。游走其中,不经意拐角还坐着喇嘛或用藏文诵经,或在说着什么。可能是因为受到金庸小说的影响,我对喇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反而觉得里面更多地是透露着威严,而不是慈祥。前后也就半个多小时,我就走了出来。布达拉宫的山脚下就是天上邮局,进去的时候,好多人在挑选名信片,凑上前看,是在给10年、20年或者30年以后的自己写信。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不知道他的运作机制是什么样的,邮局是10年、20年或者30年后的今天把明信片寄给你么?作为一个坚定的活在当下的人来说,我并不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什么,我希望做好当下,未来的自己大概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不过,我很喜欢邮局墙上的那句话,心所向,皆可往。
再回大昭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不知道是不是朝拜的日子,广场外的旗杆下,朝拜的人尤其的多。大昭寺并不大,西藏的寺院并不像东部的寺庙,有一进二进三进的大院子。两层的小楼,里面有各个朝代铸造的各个神佛的塑像,香油不止。里面的建筑因历史的原因,朴实而古旧,但是大大小小的塑像可以说金碧辉煌。大昭寺里人满为患,游客和朝拜者合并成一个队,缓缓地走过每一个塑像。朝拜者的嘴里一直念叨着,并把换来的小额现金放在每一个塑像的前面。游客则大多一脸好奇,四处打量。出来的时候,广场的跪拜者依旧。但阳光下,朝拜者的衣衫与金碧辉煌的塑像相比,显得无比的寒酸和讽刺。我并不是某个宗教的信仰者,可能我并不理解宗教的信仰。但是我不明白,求己总要胜过求人吧。

后面两天,去了西藏博物馆、小昭寺、罗布林卡等地方,罗布林卡倒是很像东部的园林,平坦开阔,绿树流水,很多西藏本地人直接在里面搭了帐篷合家欢。有一次跟酒店的前台聊天,聊到大街上哪些真真假假的珠子和手串,小姑娘很认真的说,骗你们的都是来做生意的汉族人,我们藏族人是不会骗你们的。一时间我也无法反驳。
因为这次是一个人出行,也有一些高原反应,便没有再往高处走。呆了几天,便订了机票直接返回南京准备下周一新公司的报到了。心所向,皆可往;既有来处,总有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