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系统建设的底层模式化分析缺失之殇


编辑导语: 原标题:王爱民:数字化系统建设的底层模式化分析缺失之殇 信息化或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必然有其必要性,这是常识,如果在规划和建设过程当中丢弃了这些常识或者说基本的驱动力,那这个系统就会和初衷背道而驰…

原标题:王爱民:数字化系统建设的底层模式化分析缺失之殇

信息化或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必然有其必要性,这是常识,如果在规划和建设过程当中丢弃了这些常识或者说基本的驱动力,那这个系统就会和初衷背道而驰,其应用效果恐怕就必然会差强人意。

(1)人员岗位与数字化系统中的角色分配

我们当然要在进行数字化系统建设的时候,进行流程的梳理和优化,但是当前的人员岗位设置仍然是我们进行业务流程梳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数字化系统建设难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员和组织的阻力和障碍。简单粗暴一些的话,数字化系统业务流程的梳理如果是规范有效的话,在必要培训动员基础下,仍然不接受和不适应的人将不能够从事这个岗位甚至下岗,这也是一种激励。

(2)尽可能建立每一个业务环节的系统上线前后的效果对标分析

我们应该分析每一个数字化业务系统参与角色人员所开展工作精细化的输入、操作或决定、输出,分析器目前手工模式下当中存在的困难之处或者低效之处,这就是数字化可以发挥的基础作用,增加系统工作的便利,也就是说将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尽可能的自动化,避免在数字化系统建设之后仍然做一些低效率的事情。

我们经常提到人机融合协同,那就首先需要回答人员角色存在的必要性问题,第二个要回答的就是如何让人高效的工作,除了为基本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提供便利之外,更深层次的是要分析人的操作决策的内部分析链条/网络和机制,数字化可以提供什么样的辅助分析决策与支持,让人可以正确的做事并把事情做对。或者反过来想,人员角色要做的事,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是最复杂的边缘端计算,复杂到需要拥有高级智能的人来承担。这是我们进行数字化系统建设中业务梳理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对标分析下系统效果好坏的判断基础。

(3)影响业务系统高效运行的障碍或问题,就是数字化系统建设的重点考虑内容

数字化系统建设是奔着高效、正确的目标去的。那原先业务不能高效正确运行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如果是信息传递花费时间较长,那数字链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和用武之地。

如果手工模式下信息传递不正确导致反复而影响效率,那信息的检验和审核就是数字化系统需要关注的,这个就需要明确什么信息是正确的。

如果信息做不到“沉默交接和正确理解”,那可能信息存在歧义或不完备,就需要整理和规范。

如果存在信息冲突,很大程度上是缺少信息源的控制,使得信息在复用过程中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数字化系统中增加信息检验的功能。

…………END……………………

其实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说的一些优势以及如何推进数字化。但是非常遗憾,关于数字化转型或系统建设,我们缺少成套系列化、可操作化、便利性的一套工具或模板,大家都是在散漫的蜻蜓点水般的说一些想法,其实缺少扎根实践的老成谋重又深入浅出的一套内嵌方法论(精益、并行、敏捷、快响、可靠性等)的甚至是傻瓜式的分析规划工具或模板。这种感觉和思路越来越清晰了,等腾出时间来,应该给团队内部整理出一个系统性的东西。


最近更新于 2022-05-14 猿小六2021-11-08 发布, 已阅 68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