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中国医院数字化的新商业模式
中国的医疗行业改革有三大块,医药、医保和医疗。其中,医疗的数字化改革是运营商相对容易参与的模块。医疗机构分为三层,其需求的差异化决定了运营商切入市场的策略和难度。
最底层是医共体,覆盖区县、乡镇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它们以上级医院为龙头,成立了4000+单位,属于新兴市场,其特点是定制少、需求标准化,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单个成员单位的体量小,ISV进入的意愿不强。对于这类医共体的数字化,运营商可以采用 “网+云+应用”的模式,网络在前。运营商将大量机构联接起来并向上垂直整合,这是一条相对容易的路径。
中间层是省市区县的单体医院、医联体、专科联盟,其特点是定制多、要求高,属于传统市场。其中Top150的头部三甲医院的数字化水平很高,是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 独立软件供应商)盘踞的市场。对于这类单体医院的数字化,运营商可以采用应用在前的“应用+云+网”的模式。运营商建设行业云,并将原有的多条专线向专网演进,承载原有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网络需求,来增强粘性。而其余的普通单体医院的数字化则可以采用“网+云+应用”的模式。
最上层是卫健委等管理机构,直接承建和管理大健康信息平台、专网项目。
图1 中国:医疗数字化的进程和需求
针对以上不同情境,运营商可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
1、头部三甲医院:以应用和行业云为锚点进行垂直整合
运营商拓展头部三甲医院的数字化项目并非易事。首先,头部三甲医院ICT能力强,信息化系统完备、数字化迅速,当前大部分业务已经被ISV盘踞;其次,这些ISV深知医院痛点,通过应用的持续迭代来满足功能和体验上的定制需求;最后,头部三甲医院的数字化投资力度虽大,但联接相关的占比很难超过10%,导致运营商往往只能负责提供专线和机房等资源,处于被集成地位。
面对这种情况,运营商可以借应用上行业云的契机,高举高打,孵化“云+网”服务,再向其它单位推广。
以贵州省某医院的数字化项目为例,2019~2020年,医院响应卫健委的“等保”合规要求,将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疗影像储传系统)迁移上云。运营商联合两家PACS伙伴,为医院和其它的医联体成员单位提供“云+网”服务,并借贵州省发改委明确PACS影像服务收费标准的契机,与生态伙伴合作分成,联合发展用户。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医院的放射科胶片成本支出和PACS存储扩容支出,患者也避免了漫长等待,在远程医疗和转院时还可以便捷地获取影像信息。
2、普通三级医院:主打带属地化特征的“云+网+安全”方案,做数字基础设施的总集
普通三级医院的IT部门曾有效地支撑了医院的信息化,但随着数字化业务爆发式地增长,IT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医院就提出了属地化、专业化的“云+网”服务需求,这打开了运营商做总集的机会窗。
如山西省某医院是当地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已建成院区信息化网络、医疗大数据集成平台等一整套信息化系统。当前的数字化项目是为未来5年打造医院专属云平台、建设智能化医院夯实平台基础,需满足“五安”要求,即云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院区核心网安全、迁移过程安全。最终院方选择运营商,而非ISV、公有云厂商来实施项目的主要因素有:
1)在普通地级市,即使是信息化系统完备的三甲医院,仍处于ISV、公有云厂商地面部队覆盖的薄弱地带,而运营商设有ToB大客户经理和行业解决方案拓展团队,具备售前、中、后完备的属地化服务优势。
2)普通三级医院现有的数字化人才与其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业务不匹配,在ISV驻场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本地自建自维的模式不再适用。随着智能化医院的建设,院区网络、平台改造和上云等需求日渐紧迫,如本地机房空间不足,服务器等硬件资源占用率高,各类硬件无法整合和具备弹性,各类软件的虚拟化、复杂化又使运维工作量成5~10倍的增长。医院IT人员越来越力不从心。
3)运营商提供基于品质专线和泛在安全的、带有属地化特征的云网安一体化方案,满足医院对重要业务的可靠性保障和安全隔离的要求。运营商的云专线、切片、“等保”方案,保障数据全链条的可靠性、安全性;运营商属地化的“两地三中心”、联合专业伙伴做灾备也得到了高度认可;运营商还提供“三路由保护”、“全程无单节点”等方案,任一单一路由出现故障时,均可保障上云总带宽、总时延不受影响。
4)院内网络以租代建的,实现双赢。对医院,无论是专属云平台,还是院区核心交换机、防火墙,都只需购买服务,大大减轻了规划、建设和运维数字基础设施的成本和重负;对运营商而言,提升了联接占比,利于做总集。
3、医共体和二级医院: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大平台
运营商在医共体数字化项目中的竞争力相对明显。首先,由于区县、乡镇医院的数字化投资相对较少、其医疗应用的需求标准化等多种因素,ISV、公有云厂商的下沉和投入有限。其次,医共体对核心业务的可靠性保障、安全隔离的要求同样严格;最后,医共体数字化项目中,联接相关的占比可达30%,利于运营商做总集。因此,运营商可以同样地主打属地化特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大平台。
例如,作为全国医疗改革的试点省,宁夏于2019年启动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旨在打造共享、统一的医共体数字化平台,承载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各种IT系统。将来,乡镇和社区卫生院相当于市人民医院的一个科室,医资共享、联合诊断,电子病历异地调用;患者避免重复挂号,通过远程会诊获取处方,就近检查和取药。宁夏某医共体由一个二级医院和十几个社区乡镇医院组成,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含机房改造、网络迁移、云专线和云资源等,最终由运营商独家中标。
许多二级医院是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如安徽省某县属最大的二甲医院,既是市级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联体的成员单位,也作为龙头与十家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医共体,是运营商拓展医共体数字化建设的一部分。但不同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数字化进展差异很大,这种情况下,该医院的数字化项目更适合作为单体医院去拓展。
二、海外运营商实践:或以云切入,或联接未联接
海外运营商也纷纷做出战略调整,积极探索医疗数字化。不同地区的医疗行业不尽相同,其数字化进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海外的医疗数字化项目必然存在独到的商业模式。在此,通过海外案例以“管中窥豹”。
1、著名私立医院:从基础设施层出发向上垂直整合
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医疗数字化进展及项目与中国有不少类似之处,如马来西亚、泰国等。2021年2月,马来西亚政府提出“马来西亚数字经济蓝图”(Malaysian Digital Economy Blueprint),简称MyDIGITAL,旨在推动国家的数字化转型。在规划中,政府执行云优先战略,80%的公共数据要在2022年底前上云。该国T运营商成为国家云战略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执行者。
马来西亚某医院是著名的私立医疗保健医院,既有HIS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上云的典型需求,也提出需要更完备的数字化增值服务,包括数据安全、存储和备份、可靠性保障、灾备等服务,医院的IT部门还要求减轻运维负担,含轻资产运营、一站式服务等。
与前述山西省某医院的案例类似,该医院选择T运营商来实施数字化项目。因为首先,T运营商长期为医院提供专线服务,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其次,T运营商负责承建国家主权云,是医疗公共数据上云的首选;第三,T运营商带有属地化特征的“云网安”一体化方案满足了医院的需求。
2、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的医院:联接未联接、调用跨国云资源
在乌干达、巴基斯坦等国家,医疗数字化还处于早期,很多医院都没有完成信息化,尚停留在靠纸张传递病情的阶段。但即便如此,运营商也有开拓机会——聚焦做强联接,做好基础设施,调用跨国云资源。
如乌干达的医疗行业还处于走向信息化的阶段,全国300+医院仅能覆盖约一半的家庭,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首都。随着疫情的爆发,更加速了医疗数字化需求,包括联接覆盖、快速开通、务可视可保障、简化运维等。
面对行业数字化的蓝海,乌干达M运营商执行集团新战略,积极拥抱云转型。在网络侧,M运营商用专线联接更多的医院,并为医院提供可视可保障的最佳专线体验,还针对医院互联、远程会诊、视频监控、在线技能培训等典型场景推出差异化的服务,让医疗资源借助网络覆盖更多的家庭和更远的地区。在云侧,面对乌干达尚无公有云资源且运营商自建条件不成熟的现状,M运营商将发挥跨国网络优势,调用集团规划的跨国云资源和多云互联服务。
在拓展医疗数字化项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战略定力和战略投入,更需要打开思路,向前一步。在探索过程中,需深入理解行业需求,快速孵化解决方案,充分厘清商业模式;华为也将与运营商一起创新、成长,支撑运营商进行“云、网”的改造和部署,推动医疗行业实现数据驱动及智能化运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建立核心优势,共享云网红利。
文章转载自:https://www.huawei.com/cn/technology-insights/publications/huawei-tech/202203/healthcare-digitalization-opportunities-cloud-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