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软件系统的系统思维

猿小六注:略深奥和形而上,所以不太容易懂!

原标题:王爱民:关于数字化软件系统的系统思维的思考

说起软件,我一般后面都会加上系统两个字,软件系统已经成为固定搭配的词汇。同样的,我们这一复杂的事物总是要加上系统两个字。但怕就怕,加着加着就变成一种形式了,而没有体现这个词汇内在的。所以对于数字化的软件系统,我们要重新思考其中的系统字眼所体现的系统工程思维,如果能如“初见”一样,希望能别有心得。

(1)软件系统的内在关联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系统的基本特征

百科上解释:系统一词来源于英文system的音译,即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但从汉字的系统角度来说,“系”有我们以前发麻绳结记的意思,有靠一根藤将所有瓜串起来的意思。而“统”字,其实是事物内在的规范或者说这种表现出来的结果。

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对于软件系统来说,其内部必然具有复杂的耦合关联关系,不管是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还是数据之间的衔接流动。其实都是系统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于系统的具体要求。

(2)对于软件系统来说,系统的含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软件内部的数字主线方面

其实伴随着智能制造我们都提出来的数据中台、数字主线。其实就某个具体的软件系统来说,也都可以从这个视角来向其内部进行延伸看待的。

我们可以在文字或者图形等文档中来定义一个软件系统的信息模型。但最终还是要物化到软件系统内部的,不管是通过分布式的还是说集中式的方式,不管是以数据库还是其他通用格式等方式,其实都是要将这个信息模型落地在软件系统中的。

我们也可以在文档或者图形当中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衔接来进行描述,包括数据的流动以及在往上一步层次的互操作等等,其实也都是在定义类似数字主线的东西。比如对于一个MES系统来说,其内部所具有的订单和工艺流程这两条主线就具有非常明显的数字首先的特点,从而能够将指导要素和不同的业务模块串联起来。

(3)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是对于系统思想运用的顶级思路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无疑也是当今的一个热点,记不清才知道复杂系统的开发。其实对于复杂系统本身来说,其内部同样也应该具有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思路。

对于软件系统来说,我们需要经历需求分析、功能规划,以及最终的行为代码的步骤,这三个阶段就如同公理化设计一样,彼此阶段之间要进行映射,而这些映射的核心其实就是模型之间的映射以及模型之间的关联。

同样对于一个软件系统本身而言,就那么的运作其实也体现为一个基于模型的分析推理,是支撑外在运行的一个统一的模型,而这种模型具体化的体现为复杂的业务逻辑的规则性关联关系,数字主线的思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形式其实在我们所知道的APS系统中,在这一方面体现得更为强烈。

(4)更高级的系统工程,应该是那种类似于工业物联网做体现的物和物实体之间的事件性关联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我们都很重视,也努力的在各种复杂系统的或者工程的研制过程当中进行运用,以便实现更好的迭代,并且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工具。那更多的其实还不是应用在软件或者实物系统的本身内部这种。当前关于进行模型的系统工程的研究,更多偏重于所面对的目标之外的一种规范化的技术组织的有序管理与规范协调。但关于目标内部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组织。仍然具有很大的欠缺,甚至是极大的欠缺,或者说。目前也主要是以传统的思路来进行而已。

更高级的系统工程是应该将目标进行极致的分解,如果能够形成一种以高维的形式实现对任何低维的降维打击,以这种方式来组织一个目标系统,显然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而这种形式与物联网所体现的物和5物实体之间的事件性关联,其实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这种方式的优势体现为将目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运行规则之间的分块独立或者分层治理所带来的便利。而这种便利其实正是当前制约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目标系统本身内部一直得不到实质性运用的根本原因。

系统、系统工程、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以及自上而下的公理化设计、自要素模型组织向逻辑规则抽象驱动,这些思路的转变是没有止境的。希望思维意识上逐步演变,能够带来我们软件系统开发及其运行方式的逐步转变,甚至突破形成一种颠覆性认知与实践。

提示,阅读和理解困难的可以去翻看我前一阵发表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其实都是有延续性的。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猿小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