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系统规划与运行中的防错举措分析


编辑导语: 原标题:王爱民:数字化系统规划与运行中的防错举措分析 防错,日文称POKA-YOKE,英文又称Error Proof 或 Fool Proof(防呆)。这是在精益里面提出的一个理念,是面向流畅…

原标题:王爱民:数字化系统规划与运行中的防错举措分析

防错,日文称POKA-YOKE,英文又称Error Proof 或 Fool Proof(防呆)。这是在精益里面提出的一个理念,是面向流畅化生产中关于作业和加工质量控制的具体应用。这种防错的相关措施与人有关系与硬件设备有关系。

数字化转型驱动下,我们都在建设大量的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下面简称为:数字化系统或者系统)。就是同硬件设备一样,数字化系统也是要有人来操作的,系统也是要产生合理的结果和实现正确的运行,这必然也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防错措施,而这似乎是很少有人涉猎的一个领域,或者说系统性的分析。数字化系统的推进运行,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考虑这方面的相关因素。

本文尝试做这方面的一些分析,管中窥豹,仅供参考。

(1)防错问题处理的底层思维方式

对于问题的解决,一般是三个思路:

一是杜绝问题的发生,从根上面不让这个问题暴露出来,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是问题发生之后尽量的隔离起来,让它的影响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

三是问题发生之后进行快速的解决,实现快速响应处理。

而防错问题其实更多在根源及其影响程度方面采取措施,也就是上面三个思路当中的前两个。

(2)数字化系统防错十大原理的相关措施探讨

精益与生产方式当中,关于防错的处理有十大基本原理,总结如下。

本文的目的是将精益生产模式当中的10大防错原理应用于数字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控制当中,以便提高数字化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如果一个数字化系统能够做到系统操作人员想做错都做不到,那这就是一种理想的局面,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所以我们在数字化系统规划与运行当中。应该想办法施加各种各样的防错措施,以便防患于未然。

保险原理对于数字化系统来说,最简单的就是增加一层确认操作。但实际上来说,这种确认有时候都是流于形式,顺手就点了,其实并没有起到保险的作用。保险性的确认不应该仅仅只是出现一个按钮而已,而应该将这次操作进行提炼,以特征或者摘要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对于关键的操作,甚至可以用默认的倒数读秒的方式延缓顺手点击确认。

甚至可以将一个复杂的操作分解到由不同的人来操作,并且加强这些细分操作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的定义与描述,真正的将保险所内含的检验确认的核心体现出来。

最简单的自动是不需要人来介入,就是将数字化系统中的信息转换与加工由后台系统自动来运行,这是一种方式。

但对于更普遍的情况来说,应该将人的操作进行细分。凡是属于事务性的操作,提供自动计算的辅助支持,尽可能地压缩人的操作范围和将人的操作体现在深度方面。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人机融合也是自动的真正体现支出。

传统的制造生产,检验分为自检、互检与专检。对于关键性的操作其实也可以这么的安排,相当于增加信息的检验环节。

但对于数字化系统而言,其实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虽然并非绝对替代的自动化检验、或者说基于规则的检验、或者说采取各种冗余与交叉检验的方式来判断这次操作是否存在瑕疵或错误。而这些对于数字化系统来说是发挥数字化优势的一个核心之处。

这个对于数字化系统来说很大的体现是导航的设置,就是为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步骤指导,或者SOP的执行过程控制。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像传统的SOP,只是提供了一个标准作业规范指导就算完了,而应该是可以对其中的每一个步骤的执行,实现一种结构化的流程化的推进性控制。

经济思想的一个核心是不像下一道工序传送不合格的产品或者有瑕疵的产品。对于数字化系统来说,就是要求不向下一道工序传输有瑕疵或者不合格的信息。

我们做事的一个思维方式是以终为始,信息的衔接也应该秉持以用为断的标准进行控制。

每一个操作产生的结果都应该想办法进行一定的检验,这是出口检验而在下一个环节的使用来说,也应该进行输入检验,可以采用基于规则的方式或者常识性界限判断。其实这也是一种交叉或冗余判断的方式。

复制原理对于数字化系统来说应该是典型的数字化优势,其本质就是说同样的信息一次输入重复使用。其实现在说的一些数字中台或者说基于统一数据源的数据分发控制,其实都是这个意思。

当然进一步更先进的是基于数据模型的控制方法,既基于统一数据源,也对于数据的演化转化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复制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最基础的应用而已。因为数据模型我们一般都是要进行调研与验证的时刻新来的相应的衍生性的应用也都是可以置信的,就从根本上防范了错误的发生。

这个其实说的核心主要是区别的。其实对于数字化系统来说,人的操作有时候会有一些识别或者忽略等方面的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某个人的操作,将相关紧要的信息可以以突出乃至闪烁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这是表面上的一种处理。

深层次的处理是捕捉人员操作所体现的内部思考判断逻辑,将相关的信息以逐步或者次第分明的方式为用户加以展示和提示,这是一种更好的局面。必要的时候可以结合操作的流程环节细分来逐步的呈现,也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

警告原理应用的展现形式是以某种方式进行提示,但警告原理的应用的难点在于如何判断是否应该发出警告?

警告原理要求必须具有警惕与察觉的能力,这就要求对数字化运行系统的业务运行、操作运行以及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设定一系列规则。这方面目前没有成熟的规则,没有向SPC那样有很多总结性的可用的系列判断规则。并且这种规则应该是有具体的业务以及具体的信息密切相关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数字化系统既然有人来操作,出现错误是必然的。我们在数字化系统规划过程当中,既要规划正常的流程,也要规划异常的流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字化系统规划中,应该深度思考,加入某个环节操作出现错误,某个信息输入或者输出存在异常,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基于这种受影响分析的条目或者关联树采取相应的措施,甚至要进行问题发生影响程度的敏感性分析并以区别对待的方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END……………

数字化系统的健壮性与内在的可靠性是清醒数字化系统规划和运行控制的必然考虑因素。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并不是在追求数字化系统的傻瓜式,而更多的是赋予数字化系统的内在智能性。

本文基于精益思想当中的10防错原理,进行了与数字化系统规划和运行的相应性对标探讨,分析尚处于浅显和探索之中,更多的是一种抛砖引玉,如果能够促进大家的思考,这篇文章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近更新于 2022-05-14 猿小六2021-11-09 发布, 已阅 1148 次。